BALB/C-nu/ nu 裸小鼠18 只, 随机分为三组,胃囊法组通过手术将人胃癌组织块移植到裸小鼠胃壁缝制的粘膜小囊内; 缝挂法组以缝挂方法作对比;第三组为对照组。待荷瘤鼠濒临死亡时处死进行解剖检查。 一、实验讨论
人类肿瘤裸鼠移植模型的研究已有近 30年的历史,自1969年首例人类结肠癌移植到裸鼠皮下获得成功以来,人们相继建立了黑色素瘤、肾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皮下移植模型队, 移植肿瘤基本保持了来源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生化特性,因而人癌裸鼠移植模型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肿瘤学研究。然而,移植肿瘤缺乏人癌最典型的特性一转移。其原因可能是皮下肿瘤一般有包膜包绕, 故难以表达其转移潜能。 Morikawa将人结肠癌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的不同部位,发现其生长特点和转移能力明显不同, 结肠癌细胞移植到裸鼠盲肠浆膜下最易发生肠系膜浸润和肝脏转移,因而认为肿瘤生长的器管环境(organ environment)对其转移潜能的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 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原位移植模型(ortho topic transplantation),即将肿瘤种植到相应的器官部位,成功地再现人类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等特点。
Furukawa等将瘤组织块缝挂于浆膜损伤的胃壁(即缝挂法),使肿瘤在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成功地建立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与以前采用的浆膜下注射瘤细胞悬液的方法相比, 这种模型成瘤率及肝脏转移的发生率均明显提高,因而认为,组织学完整的瘤组织块是较之瘤细胞悬液更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Furukawa等将瘤组织块缝挂于浆膜损伤的胃壁(即缝挂法),使肿瘤在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成功地建立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与以前采用的浆膜下注射瘤细胞悬液的方法相比, 这种模型成瘤率及肝脏转移的发生率均明显提高,因而认为,组织学完整的瘤组织块是较之瘤细胞悬液更为理想的移植材料。
然而,组织块缝挂法的瘤组织早期并未与胃壁粘膜层接触,成瘤以后也主要向胃腔外生长,且易与腹壁粘连,直至晚期一般不发生幽门梗阻,这些都与人体胃癌有所不同,为了克服这些不足,首次采用荷包缝合的方法先制备粘膜小胃囊,再将瘤组织块包埋其中 (即胃囊法), 使其早期直接与粘膜接触, 如此建立的模型肿瘤主要向粘膜面生长, 以后随着肿瘤的生长,必须从胃壁血管中获得血液供应方能继续长大, 晚期可发生幽门梗阻、癌性腹水、局部浸润及肝脏转移等,因而更加符合临床胃癌特点。
一、实验材料准备
1. BALB/C-nu/ nu 裸小鼠在SPF条件下饲养。
2. 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与CO 2 恒孵箱中,温度为37℃,CO 2 为5%隔日换培养液一次,以0.02% EDTA消化传代。
二、原位模型的建立
1. 取6-8周龄健康裸小鼠 18只,随机分为三组。
2. 胃囊法组6 只, 所有动物术前禁食12小时,以0.5%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50 mg/kg),常规消毒皮肤, 选择左侧正中旁切口,打开腹腔后将胃拉出,先用5-0 丝线对腺胃胃壁浆膜层作荷包缝合(直径约0.5cm)再用眼科剪细心剪切荷包中心胃壁浆肌层,如此制备腺胃粘膜小囊,然后,将3-4 块瘤组织块(直径为0.1cm)包埋至小囊内,扎紧荷包缝线,最后以 4-0丝线分别缝合腹膜(含肌层)及皮肤。
3. 精心饲养观察,待动物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 取原位瘤体、肝脏、网膜、肺等处标本,收取腹水。
4. 缝挂法组6只, 用同样大小的自网膜组织块包埋至粘膜小囊中,其余处理程序同模型组。
1. BALB/C-nu/ nu 裸小鼠在SPF条件下饲养。
2. 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与CO 2 恒孵箱中,温度为37℃,CO 2 为5%隔日换培养液一次,以0.02% EDTA消化传代。
二、原位模型的建立
1. 取6-8周龄健康裸小鼠 18只,随机分为三组。
2. 胃囊法组6 只, 所有动物术前禁食12小时,以0.5%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50 mg/kg),常规消毒皮肤, 选择左侧正中旁切口,打开腹腔后将胃拉出,先用5-0 丝线对腺胃胃壁浆膜层作荷包缝合(直径约0.5cm)再用眼科剪细心剪切荷包中心胃壁浆肌层,如此制备腺胃粘膜小囊,然后,将3-4 块瘤组织块(直径为0.1cm)包埋至小囊内,扎紧荷包缝线,最后以 4-0丝线分别缝合腹膜(含肌层)及皮肤。
3. 精心饲养观察,待动物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 取原位瘤体、肝脏、网膜、肺等处标本,收取腹水。
4. 缝挂法组6只, 用同样大小的自网膜组织块包埋至粘膜小囊中,其余处理程序同模型组。
三、病理组织学观察
所取标本常规固定、切片、染色后行光镜及电镜检查。
所取标本常规固定、切片、染色后行光镜及电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