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Klenow片段实验-修复突出的3’或5‘末端
1. 在20 μl 反应体积中,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0.1~4 μg DNA。 2. 加入1 μl 0.5 mmol/l 含各种dNTP的混合液,并加入1~50 U 的klenow酶,30℃温育15 min。 3. 75℃加热10 min或者加入1 μl 0.5mol/l EDTA以终止反应。 ...
查看详情1. 在20 μl 反应体积中,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0.1~4 μg DNA。 2. 加入1 μl 0.5 mmol/l 含各种dNTP的混合液,并加入1~50 U 的klenow酶,30℃温育15 min。 3. 75℃加热10 min或者加入1 μl 0.5mol/l EDTA以终止反应。 ...
查看详情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简介 ...
查看详情质粒多为一些双链、环状的DNA分子,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进行复制和遗传的辅助性遗传单位。质粒是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进行遗传工程改良物种等工作时最主要的DNA载体。 提取质粒的基本步骤分为三步: ①细菌的培养和质粒的扩增 ②细菌菌体的裂解 ③质粒DNA的纯化 一、材料与试剂准备 1. 材料:大肠杆菌。 ...
查看详情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元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皮、根、叶、果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种类最丰富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一。许多研究证实植物多酚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抑菌、抑制酶活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植物多酚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是目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高等生物的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的通讯主要是通过信号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实现的,这些信号分子...
查看详情1989年,Ward等报道了由重链可变区组成的单区抗体库,同年Huse等用PCR法建立了全套抗体、轻链库和全套重链Fd段基因库。他们把所有轻链片段和重链Fd(VH+CH1)段分别克隆到λZap改造的表达载体中,构成轻重链库,然后将这两个库随机重组形成了组合抗体库。由于在V基因的5'端有分泌信号序列,所表达的Fab可分泌到细菌外。对这种λ噬菌体抗体库组合文库仍采用传统的“膜原位杂交法”筛选特异性抗体,所以对库容量为1000000-10000000筛选时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克服随机组合...
查看详情PCR、qRT-PCR最最初始,都离不开RNA的抽提,RNA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反转录及PCR等过程。很多时候,小伙伴们明明跟着Trizol步骤一步一步来的,谨小慎微,不敢懈怠,但就是RNA抽提不过关。其实Trizol抽提RNA是个细活儿,小伙伴们根据自身的实战经验,做一下优化很有必要~ Trizol标准抽提步骤(★是要注意的地方): 1. 将裂解后样品或匀浆液室温放置 5-10 min,使得核蛋白与核酸完全分离。 ★样品中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多糖、脂肪或其他细胞外基质,可以12,...
查看详情乙酰化调控的核内受体翻译后修饰作用 组蛋白被修饰引起的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尤为重要。真核细胞组蛋白N端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与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关。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 HATs能把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转移到组蛋白N端的特定赖氨酸残基上,中和它所带的正电荷,增加其疏水性,降低组蛋白与DNA的亲和性,使染色质松解,转录因子易于结合DNA链,故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基因转录。 迄今为止,已鉴...
查看详情作为功能行使者的蛋白质,他们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蛋白复合物是细胞各种基本功能的主要完成者。几乎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DNA的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信号转导与代谢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体上,蛋白质相互作用存在于以下几类情况中: ① DNA polymerase——DNA聚合酶 ② Nucleosome——核小体 ③ Spliceosome——剪接体 ④ Proteasome——蛋白酶体 ⑤ ATPase——ATP...
查看详情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基因的快速变异导致现有的抗HIV 临床用药治疗效果有限,因此科学家将目光转向宿主细胞中某些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的蛋白,寻求更加有效的抗HIV 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人体内源性抗HIV 病毒因子被发现,尤其是天然免疫系统在抗HIV 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引起高度关注。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
查看详情自1993 年Lee 等在线虫中发现第一个microRNA(命名为lin-4) 以来, 在20 年的时间里,microRNAs (miRNAs)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作为“明星分子”, 其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成为大家关注与研究的焦点。miRNAs 是一类含约21~25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 其序列高度保守,可以在转录后水平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上的相应靶位点, 进而发挥调节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它们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识别靶基因, 其mRNA 的沉默程度取决于两者特异性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