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柱状上皮形态学观察实验
1. 染色:HE 2. 肉眼观察: 标本为小肠横切;管腔内有许多细小的指状突起,突起表面就是要观察的上皮组织所在处。 3. 低倍镜观察: 找到小肠腔面,可见许多长短不一的肠绒毛,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选择结构清晰的垂直切面,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 4. 高倍镜观察: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而整齐。核呈椭圆形,染...
查看详情1. 染色:HE 2. 肉眼观察: 标本为小肠横切;管腔内有许多细小的指状突起,突起表面就是要观察的上皮组织所在处。 3. 低倍镜观察: 找到小肠腔面,可见许多长短不一的肠绒毛,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选择结构清晰的垂直切面,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 4. 高倍镜观察: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而整齐。核呈椭圆形,染...
查看详情1. 染色: 镀银法,苏木精复染(显示细胞核) 2. 肉眼观察: 肠系膜呈棕黄色,由于铺片厚度不一,故颜色深浅不均。其中血管染成深棕色,粗细不等,纵横交错。 3. 低倍镜观察: 肠系膜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间皮)覆盖,间皮细胞紧密连成一片,细胞之间有不规则的深棕色的细线。血管及其分支着色深。选择无血管且染色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高倍镜观察。 ...
查看详情在无抗生素情况下,至少将细胞培养一周,将培养上清转移至处于对数生长早期的指示细胞中,孵育 3~5d ,将细胞固定和染色,寻找细胞核之外的荧光。 1. 将指示细胞(如 3T6,NRK,Vero,A549)接种于培养皿(6 cm 直径)中,不要使用抗生素,接种的细胞数可以在 4~5 天产生50%~60% 的汇合层就足够了(如 2×10 4 NRK或 1×10 5 A549 ...
查看详情将培养物移至另一培养箱,关闭空培养箱电源,然后用去污剂和乙醇擦洗,开启加热开关,以便使培养箱干燥。盘中换新鲜水,重新通入 CO2。 1. 将全部培养物移至另一个 CO 2 培养箱,或将培养物装入可密封的容器中(如干燥器),通入 CO 2 气体,然后放置于普通培养箱或温室中。 2. 将准备清洁的温箱断开电源。 3. 将温...
查看详情固定细胞,顺序加入一抗和二抗,通过 UV 光观察。 1. 用 D-PBSA 洗涤长有细胞的盖玻片,置于合适的培养皿中。如 13 mm 盖玻片可用24 孔板。 2. 将培养皿置于 -20°C,10 min,再加入冷的固定剂(5 % 醋酸乙醇溶液(放在 -20°C )),静置 20 min 。 3. 去除固定剂,在 D-PBSA 中洗盖玻片,加入 1 ml 正常猪血清,室温下放置 20 min。 ...
查看详情收集细胞,用 D-PBSA 洗涤,重新制成 5×107个/ml 的细胞悬液,制备细胞抽提物并置于 -70°C 保存。准备凝胶装置,取 1~2μl的细胞抽提物、标准品及对照点样于琼脂糖凝胶。槽内充满液体,将琼脂糖凝胶置于其中,电泳 25 min,加入酶反应试剂,孵育 5~20 min 后,冲洗凝胶,干燥,检査已完成的凝胶酶区带的显示。 一、抽提物的制备 1. 按常规方法培养细胞达 2×10 7 ...
查看详情1. 将来自一个单菌落的过夜培荞新鲜菌液按1 :50稀释,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2×YT培养液(1~5 ml)中,于37℃培养至OD 600 =0.1。 2. 按1,10,20,50 MOI感染细胞,于37℃剧烈振荡下培养4.5 h。 3. 4 000 g 离心10 min,收集上请液并于65℃加热灭活15 min。 4....
查看详情1. 参照 ABI 的操作步骤,为待扩增样品准备足量的混合物,每个样品管包含: (a) AMPF/STR ® PCR 反应混合物 21 μl (b) AMPF/STR ® SGM Plus ® 引物一套 11 μl (c) Amplitaq gold ...
查看详情一、开始实验前,必须准备以下试剂: (a)蛋白酶溶剂溶解:向 Qiagen ® 冷冻干燥的蛋白酶中加适量蛋白酶溶剂。该溶液 2~8°C 保存 2 个月内稳定。 (b)AW 1 和 AW 2 缓冲液:向装有 AW 1 和 AW 2 浓缩液的瓶子中加人适量无水乙醇。AW 1 和 AW 2 缓冲液室温下一年内稳定。 (c)AL 缓冲液:用前颠倒充分混...
查看详情用标记的 M13 mp9 DNA 与 Southern 印迹后的细胞 DNA 杂交,严格冲洗后,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与 M13 序列结合的DNA 片段分布图谱 [ Westneat et al.,1988 ] 。 1. 在聚乙烯三明治盒中,把膜(最多三张膜)放入 200 ml 55°C 预热预杂交液(0.263 mol/L 磷酸氢二钠;7 % (W /V)SDS,1 mmol/L EDTA,1 % (W / V)BSA 片段 V (Roche))中。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