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讯

机体的天然免疫实验-正常血清的杀菌作用

1.  取无菌小试管2支,分别注明1、2号。 2.  用吸管取新鲜无菌兔血清0.5毫升,加入第1管内。 3.  用另一支吸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0.5毫升,加入第二管内。 4.  再用吸管吸取伤寒杆菌培养液,分别加入1及2管中各0.1毫升。加菌液时,防止菌液接触管壁以免污染管壁,造成结果的错误。然后振荡两支试管使之均匀混合,置37℃水浴箱中。 ...

查看详情

机体的天然免疫实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唾液里含有溶菌酶,能溶解革兰氏阳性菌,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之一。溶菌酶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在于裂解细胞壁中的乙酰胞壁酸和乙酰葡糖胺之间的连接,可导致细菌死亡。测定体液中溶菌酶含量的变化,认为可以反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一个方面。 1.  试验前一天,将细菌移种普通斜面37℃培养24小时,用生理盐水洗下菌苔稀释至适当浓度(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50纳米光密度0.4)。 2.  唾液流入无菌平皿内,以备用。 ...

查看详情

机体的天然免疫实验-吞噬作用

一、白血球的噬菌作用 1.  试验前3~6小时。将无菌肉汤2~3毫升注射入小白鼠腹腔内引起大量白血球聚集于小白鼠腹腔内。 2. 将1ml甲型链球菌菌液注入小白鼠腹腔。 3. 注射后用毛细吸管轻轻刺入小白鼠腹腔吸取腹腔液。经5ˊ、10ˊ、20ˊ、40ˊ后,分别取腹腔液滴于玻片上制成涂片,经自然干燥后,用稀释的美蓝液染色一分钟后镜检。 ...

查看详情

生物素酰化探针的制备实验-切口平移法

1.  混合以下物质于100 μl 反应体积: (1)10 μl  10×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缓冲液 (2)10 μl  0.5 mmol/l 3dNTP混合液 (3)10 μl  0.5 mmol/l 生物素-11-dNTP贮存液 (4)10 μl  0.5 mmol/l 2-ME (5)2 μg  DNA ...

查看详情

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放射性核素释放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靶细胞,当靶细胞受到破坏时,放射性核素被释放出来,通过测定释放或残留在未被破坏细胞内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活性,即可计算和推测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51Cr、3H-Dr、125I-UdR等。本实验采用51Cr释放法检测人NK细胞活性。 一、材料准备 1.  靶细胞制备 (1)取传代培养24~48小时对数生长期的K562,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2次,用10...

查看详情

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直接法是以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直接与标本内的抗原反应,形成抗原—荧 光素标记抗体复合物。根据荧光的分布位置及强度,确定相应抗原的存在与否及其所在 部位。 1.  标本经固定后,PBS洗涤3×3 分钟; 2.  加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湿盒内37 ℃孵育50 分钟; 3.  PBS洗涤3×3 分钟; 4.  0.1 %...

查看详情

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

基本原理是先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内相应抗原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二 抗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形成抗原—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抗体的复合物。因为在复合物 上带有比直接法更多的荧光标记物,所以比直接法更敏感。 1.  标本固定后,PBS洗涤3×3 分钟; 2.  滴加一抗,37 ℃40 分钟或4 ℃过夜; 3.  PBS洗3×3 分钟; ...

查看详情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

两个无关个体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HLAⅡ类抗原不同,可相互刺激对方的T细胞发生增殖,此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two way MLC);若将其中一方的淋巴细胞先用丝裂酶C处理或射线照射使之细胞中DNA失去复制能力,但仍能刺激另一方淋巴细胞发生转化,称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ne way MLC)。两个个体间HLA抗原差异程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可通过细胞数量、形态检查或3H-TdR掺入率检测反应细胞的增殖水平。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表达高水平的HLAⅡ类...

查看详情

免疫酶标技术-直接法

先将酶与抗体结合形成酶标抗体, 然后和相应的抗原反应,使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酶分子,再与酶的底物H 2 O 2 —DAB(3’3 —二胺荃联苯胺)发生显色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颜色产物检测相应抗原。 1.  标本固定; 2.  PBS洗涤2×3 分钟; ...

查看详情

免疫酶标技术-间接法

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再与已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第一抗体反应。目前广 泛应用的PAP法、ABC法是在间接法的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  标本固定; 2.  PBS洗涤2×3 分钟; 3.  1 %H 2 O 2 (或1 %H ...

查看详情

显示 1491 - 10 (共10篇)